找到相关内容5848篇,用时6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摩诃止观》论“三千”

      《摩诃止观》论“三千”   天台智者所传三种止观[1]中,以《摩诃止观》所讲的“圆顿止观”最为重要,最能代表天台佛学的宗旨和特色,总摄天台佛学的精要,是“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”,(《止观》卷1,第1页)“定慧兼美,义观双明,撮一代教门,攒法华经旨。”(《大正藏》卷46,《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》以下简称《辅行》,湛然述,第142页)天台宗最重要的思想“三千”就是在《摩诃止观》中提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160448.html
  • 贪欲成猪身,念嗔心变赤蛇

    便发心学佛,因为什么呢?你看,这位邻人的魂魄懵然无知,顺着染习,变形易貌,轮转生死,丝毫作不得主,贪欲险成猪身,念嗔心就化为赤蛇,在生死交关之际,这可不是生死关键吗?人的念头不外七情六欲,这...想到自身要如何走出这茫茫生死路呢?于是往佛法里头寻取出离的法子。   “爱不重不生娑婆,不一不生极乐”。若要当生远离生死轮回之苦,应当转娑婆之爱,成极乐之愿,留意现前,念起即觉,有散心杂念即...

    九思

    |人身|轮回|文化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8034818648.html
  • 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观

    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观  释坚仰  圆光佛学研究所  【内容提要】  本文以目前佛教中所提出的环保观为底景,采融合及批判的角度,诠释天台三千所蕴涵的环保深义。针对三千性具思想的意义下,...圆满佛性的场域,阐释人类必须为环境保护尽责的必然性。进而强调观成化物之资成假,起动菩萨的悲心入假用假的实践对境的改造。最后,则诠释三千观心法门中所蕴涵的环保深义,于念念中开决如来藏理的过程,达成...

    释坚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262695.html
  • 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的“之谛”的解读

    空明澄彻——《坛经》的“之谛”的解读  马寄  (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,福建漳州 363000)  摘要:佛教所追求的涅槃解脱,禅宗也莫能外。作为典型中国化佛教,禅宗从心性维度来诠释解脱。首先,在区分心性的基础上,六祖强调收心归性。其次,六祖将清静的本性界定为佛性,由此见性就可成佛。最后,通过“无”法门,本真的性蜕化为当下的清静,于当下的清静明觉中,即可获得解脱。  关键词:...

    马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3163183.html
  • 变无限美好(补全)

    毛毛虫变蝴蝶之七    之力  我们的心念,决定言语和行动,乃至能影响整个生活环境和世界。  我们心中动一个念头,就有一个波动产生,仿佛触动湖水的一点,使有波纹涟漪遍及整个水面甚至湖底,...—就是「宇宙人生大电脑」上一切影相,都定由心念的电波,投射显影(制造)出来的。人生萤幕的影片剧情,控制键就在我们的心。   佛经上说:十法界。  我们的心念电波,大分为十个不同的频道。发射一个...

    道证法师

    |道证法师|毛毛虫变蝴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255541781.html
  • 爱心助人 造阴德躲过车祸

    家人。于是,女人急忙离开水果摊儿,向男孩儿走去的方向追去……   然后,就在女人离开水果摊儿的刹那,令人惊心动魄的幕出现了,辆失控的出租车狂奔而来,在人们的惊呼声中,一下子撞上了女人的水果摊,...

    贾永秀

    |灾难|阴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0484026944.html
  • 贪欲险成猪身,念嗔心就化为赤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29966.aspx
  • 心心相印,会心的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1186.aspx
  • 慈心,拯救了他们的婚姻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3855.aspx
  • 月溪禅师答:根本无明与无明的分别?

      问:根本无明与无明的分别? (南京梅光羲)   月溪禅师答:根本无明即无始无明,是无善恶、是非、烦恼、爱欲、思想,是无知无觉的,即是宋儒所讲的喜怒哀乐未发,老子的清静无为,先天道的先天无极,哲学家的清净快乐,陆象山的吾心宇宙,儒家的天命之性,参禅的无明窠臼、百尺竿头,婆罗门的冥谛,六祖讲的无记忆性,二乘的空执,根本无明者,因为根本即不明,将此佛性遮障;无明者,非从根本无明而起,因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65410959.html